卜弥格眼中的多彩中国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波兰传教士卜弥格于明清之际远赴中国,他编撰了第一部汉拉辞典,绘制了中国各省地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中医中药,并且作为南明朝的特使出使罗马教廷。踏足华夏各地,他由衷感叹:“这整个中国的土地是多么美好,那里的大自然比任何地方都要慷慨和大方。”其诸多著作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在中学西传上,具有开创的意义。

卜弥格眼中的多彩中国

撰文/张振辉

供图/波兰驻华使馆

安心受命者,改命为义也

卜弥格的波兰文原名是米哈乌·彼得·博伊姆,他于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利沃夫,父亲帕维乌·耶日·博伊姆是一位著名的医生,担任过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的御医。卜弥格14岁时生过一场大病,当时他就发誓,如果恢复健康,就要去远东传播天主教的信仰。后来他在乌克兰的利沃夫耶稣会高等学校毕业,又在波兰的卡利什城学过哲学,在克拉科夫学过神学。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非凡才能,但他父亲临终的遗嘱中,希望他将来学医,这期间他不仅参加了波兰耶稣会,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认真阅读了欧洲古代许多关于医学的经典著作,医院里看护过病人。后来他向罗马天主教会连续10次提出要去远东,而首先是去中国传教的请求,前几次都被拒绝了,直到第10次才得到教会的批准。

■卜弥格~年旅行路线图(见蓝色、棕色、绿色虚线)和马可·波罗~年旅行路线图(见桔色虚线)。

年3月,卜弥格从葡萄牙的里斯本乘船出发,途经佛得角群岛,绕过非洲南端,来到了非洲的东海岸,然后又从这里乘船来到印度的果阿,再经印度南部沿海、马六甲海峡和越南南部沿海,来到了当时葡萄牙人的殖民地澳门。他在澳门学了几个月的汉语,过了不久,就登上了海南岛,被安排在海南岛琼州附近定安城里新成立的一个耶稣会传教士的使团里工作。卜弥格一来到这里,就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在岛上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动植物特别是医用动植物以及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材料,绘制了许多动植物和中国人生活场景的图像,为他日后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卜弥格所绘海南州府地图,海南岛当时设琼州府,属广东省。

当时正值明末清初,李自成打进北京又败退,清军入关,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进京时在煤山自缢,一些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都逃到了南方,原任贵州总督的桂王朱由榔于年在广东的肇庆称帝,年号永历,称为南明。这个朝廷里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叫庞天寿,早在明天启年间,在北京就接受了基督教信仰。此外还有一个葡萄牙耶稣会的传教士曾德昭和一个奥地利天主教传教士瞿安德,瞿安德曾给南明宫里的皇太后、皇后、太子和几个宫女施过洗,所以这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小朝廷。可后来清军也打到了中国的南方各省,占领了福建和两广的一些地方,年,又占领了海南岛,岛上和明朝政府有公事往来的耶稣会使团因此受到了攻击,卜弥格曾被清军投入监狱,但他后来越狱逃跑,来到了越南的东京,即今天的河内。而南明的军队此时在南方各省很快又打了几个胜仗,夺回了被清军占领的一部分地方,卜弥格终于有机会重返中国。

■卜弥格所绘当时广东省地图。

年,卜弥格经澳门葡萄牙耶稣会授意,经湖南和河南省来到了陕西的西安,他在这里见到了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块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年),明天启三年(年)出土,根据碑文记载,基督教早在唐贞观九年(年)就从波斯传入中国。卜弥格不仅得以了解基督教早期在中国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而且把这块碑上的碑文翻成了当时在西方通用的拉丁文,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初,南明皇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向曾德昭提出请求,让澳门耶稣会派一位传教士来他们的朝廷,协助瞿安德的工作,卜弥格于是接受了这个派遣,来到了永历的朝廷。他在这里不仅受到了永历皇帝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友好接待,而且被皇帝封了官职,和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南明朝廷后来由于遭到清军的进逼,想为他们的抗清斗争争取外援,决定从朝廷里派一位使臣远赴欧洲,以求得罗马教廷和欧洲各国对基督教小朝廷的军事援助。这个特殊而又艰难的使命就交给了朝廷所信任的卜弥格。

■卜弥格所绘陕西省地图。年,在陕西西安发掘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块刻有福音和十字架记号的碑是公元年竖立的。

卜弥格后来把他在永历朝廷里的种种见闻和永历皇帝派他出使欧洲的经过都写下来了,这就是他的《在中国的波兰耶稣会的卜弥格神父年在罗马发表的一个关于基督教在那个国家的状况的报告》(简称《报告》)。这是我国封建王朝和西方国家的政权机构进行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年11月25日,卜弥格带着南明皇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致罗马教皇、耶稣会总会长、威尼斯共和国元首和葡萄牙国王的信,以及永历皇帝赠送给他们的礼物来到了澳门,年元旦,他乘一艘中国的商船从这里出发,经琼州海峡、安南(今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尼科巴群岛、锡兰的科伦坡、印度南端的科摩林和科钦,同年5月又来到了果阿。然后走印度的内地、戈尔孔达,到印度东北部的港口城市苏拉特,再从这里乘船来到霍尔木兹海峡岸边的阿巴斯港,经设拉子,波斯的首都伊斯法罕、哈马丹、里海南岸的拉什特、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托卡特、士麦那,于年8月来到了威尼斯。他在这一年年底到达罗马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受到罗马教皇的冷遇,甚至一度被驱赶到法国的洛雷托,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因为赞成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一种顺应传教的方法—这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是在尊重中国传统礼俗的情况下传播天主教的教义,所以他来到威尼斯后,把他此前在中国写的一部名为《中华帝国的耶稣会神父和中国的基督徒承认的道理,在中国的四品级传教士卜弥格提出的建议》的著作的几个抄本,分别寄给了欧洲几个重要城市的天主教会大学的校长,表示他对利玛窦事业的继承和拥护,可是罗马天主教廷极力反对利玛窦的这种观点和做法,认为这是对异教的纵容。

■卜弥格所绘南京地图。事实上南京当时不是省,而是地区。

卜弥格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俗,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使他被敌视他的罗马教皇赶到洛雷托后,直到年12月18日,也就是他来到罗马满三年之际,才得到了新上任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的接见。由于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罗马教会认定南明必将灭亡,新的教皇将罗马教廷致南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信交给了卜弥格,这些信中没有表示对南明的支援,这位教皇只是要他回中国去。卜弥格因为未能完成他的使命,感到很失望,但他在年3月30日,又毅然决然从里斯本乘船返回东方。年初,他又来到了果阿,由于荷兰殖民者已封锁了这个港口,卜弥格不得不走陆路,来到印度东部的梅利亚普尔城,又从这里乘船,于年8月10日来到印度东海岸的马奇利帕特拉姆城,再渡海到缅甸的丹那沙林附近,然后横穿这个半岛,乘船走暹罗湾,来到暹罗的首都大城府。这时他也得知澳门的葡萄牙人和满清政府有了商贸关系,他作为南明的特使,不能去那里了,因此他不得不从大城府乘船走越南东南沿海,经海防港,然后走红河,于年7月来到了东京。他在东京的耶稣会使团中逗留了几个礼拜,希望通过国王的帮助,从当时已经占领广东和广西的清政府那里获得一张正式的过境通行证,可是没有达到目的。因此,他决定和唯一留在他身边的中国旅伴陈安德一起去中国,走到越南和广西边境,他又打算去云南,因为永历的皇室曾经到过那里,但由于清兵在边境设置了关卡,他过不去。长时期的劳累使他患上了重病,于年8月22日死在广西边境线上,终年47岁。卜弥格从年来到永历的朝廷一直到他死去,始终忠于他“自己的皇帝”,他把清朝看成外来的侵略者,他要使南明从侵略者的压迫下获得解放,就是遇到最大的困难和阻碍,他的这个信念也没有动摇过。

■卜弥格记载:在中国,生长着许多柿饼树。其果实呈金黄带紫的颜色,比橙子大。它的瓤很松软,呈淡红色,瓤的表皮也是这颜色。中间有核,晾干后像欧洲的无花果样,可以保存多年。中国的医生把它当药用。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卜弥格的政治观点在今天看来未必正确,但却充分地表现了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热爱。为了拯救与之深交的中国皇帝于危难,他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往返于欧亚非洲大陆。他把这看成是中国皇帝托付于他的神圣的使命,如他在从中国去罗马的途中,于年9月1日在士麦那的一个教堂里,身穿中国官服,宣读他的那个著名的《报告》时,曾在它的结尾激动地说:“既然中国皇帝陛下把这个艰难又光荣的事业托付于我,为了这件大事,我便冒着各种危险,经过澳门、果阿、莫卧尔、波斯、亚美尼亚、纳托利亚,又从这里到罗马去了。”后来他在罗马被驱赶到洛雷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他所热爱的中国,他在致罗马耶稣会总会长的一封信中曾经十分恳切地说:“我只要看到您的第一个信号,就马上到罗马来,我要回到中国的战场上去,即使付出名誉和健康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据卜弥格记载,~年间在福建泉州发现三块刻有十字架的大理石碑,这三块碑都是唐朝统治时竖立的。

华夏之地物华天宝

卜弥格在三次游历非洲、远东及中国沿海和内地期间,从他在第一次从里斯本去中国的途中开始,一直到他在东京写给他在洛雷托时的保护人托斯卡纳的大公的最后一封信为止,十几年间,几乎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中国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化,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习惯和中国的科学特别是中医,都进行了既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用拉丁文撰写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著作。

■栝楼。卜弥格记载:这是一种树种,入肺,祛痰,退烧。这种树的根也有更大的效用。

他的这些著作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在中学西传上,具有开创的意义。如他用彩色绘制的《中国地图集》,其中包括一幅中国全图和17幅关于当时各个行省和地区的地图,其地理位置相当准确。虽然当时绘制中国地图的西方传教士不只他一人,但他在地图上用中文详细地写明了当时的中国和它的各个省都有多少个州、府和县,甚至包括更小的像卫和所这样的行政单位,还标出了这些省和地方的各种矿藏,描绘了中国皇帝和官吏参加各种活动的图像。卜弥格在永历的朝廷里见到中国的皇帝和官吏的服装都不一样,文官和武官各分九品,皇帝和每一个品级的官吏身着不同服饰,这些在他的著作中,都有详细而又准确的介绍。他对于秦始皇建万里长城以及后来明修长城,明朝的税收制度、宫殿、驿站以及各地粮仓的建立,也作了详细的记述。

■芭蕉和芭蕉果子。卜弥格称印度的无花果中国话叫芭蕉。他记载道:这种无花果有一层黄色表皮,果瓤柔软,呈白色,味道又甜又香,很好吃。它的表皮很软,含有很多糖分。如果用刀将它横向切断,会有一个十字架形状。

此外,作为一个外国人,卜弥格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当然是那些西方没有或者少有但是早已闻名于世的工艺品和特产,如丝绸、瓷器,各种宝石、花卉、和田玉、人参、燕窝、茶、麝香以及沉香木,甚至包括传说中的麒麟和凤凰等。丝绸和瓷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和西方交往的见证与象征。卜弥格在谈到丝绸时说:“如果说到丝织和养蚕,那在世界的东方,除了中国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掌握这种工艺。他们有许多质地最好的丝绸,在我看来,在全世界,没有一个有钱人不穿这种柔软的布料,它也大量地出口到了许多国家。……虽然在整个帝国都养蚕,但是没有一个地方生产的丝绸比得上浙江省和它的省会杭州的丝绸,因为那里早在基督诞生前约年,就有生产丝绸的记载。”如果有这样的记载,那也是在我国殷商时代,比传说中的黄帝正妻嫘祖发明养蚕技术要晚得多,但卜弥格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丝国”和“丝民族”之称,他说:“一段时期,中国的商人把一种种子(指桑树种)和蚕茧,后来又把用丝绸做的艺术品都运到亚洲和欧洲去了。”于是就有了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麝和蚺蛇。卜弥格这样描绘麝:从这种动物身上能够获得一种称为麝香的东西。关于蚺蛇,卜弥格记载:它的体形很大,以致它很容易把整整一只鹿给吞了下去。

卜弥格在谈到瓷器时,更具体指出:“江西有一种花瓶,中国人叫瓷器,只有一个地方生产,它就是饶州府(即景德镇),那里有生产它需要的一种白色的泥土,还有一些别的原料。如果要利用这些原料,首先要筛去其中的杂质,再把这些原料混在一起。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没有这种白泥和一种它所需要的水的地方,是做不出这么精美的花瓶的。”可见,卜弥格已很清楚景德镇是明代最主要的瓷器特别是官瓷的生产地,知道当地有一种专用于烧瓷的白色高岭土。

■紫莞。卜弥格记载:这种根味苦,性温,入肺和心,治咳嗽,壮阳。

卜弥格主要在中国的南方活动,北方只去过陕西的西安,他没有见过鲜人参,但在他的著作里,却有好几个地方谈到了人参和燕窝,可见我国这两样闻名于世的宝物在他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中国人还有另外一种树根,叫人参,在中国被认为是很珍贵的,也作药用,它能使老人和体弱的人恢复活力和阳气,且有令人信服的奇效。它的价格以白银来计算,是很贵的,常常高出它本身重量的三倍或者更多。这种根采集于陕西、山西、云南、辽东和朝鲜,从这些地方出口日本。它味道辛辣,不好吃,把它捣碎,放在水中煮了后,可以饮用。但是病人如果吃多了,反而会引起很危险的并发症。”请看这段话对人参的价值、性能和产地的介绍是多么准确。关于燕窝也是一样,卜弥格说:“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名和非常珍贵的食品。一磅这样的燕窝经常是同等重量银价的三倍或者更多,它能医治体弱和病者。这是一种燕子的窝,有人说,这种燕子嘴里会吐出很多唾液,唾液在空气中干涸后,可以用来筑巢,渔人从这些鸟巢中挑出最好的,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它放在一些瓷碗里,然后切成块,是一种非常好的食品,也可以放在鸡汤中炖煮或者以别的方法烹制。燕窝干了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运到很远的地方。”

■桔梗。卜弥格记载:这种根味涩,性微温,稍毒,入肺,驱除肺中过量暑热,可以和其他也有一些毒的东西一起使用。

卜弥格的有关中国动植物和中医的研究著作更是在相关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西方还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主要著作是《中国植物志》和《医学的钥匙》。波兰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对卜弥格曾经有几十年,他对卜弥格及其著作评价很高,他说:“卜弥格的《中国植物志》是欧洲发表的的第一部论述远东和东南亚大自然的著作。”“它对中国植物(和动物)的介绍和其中的插图,是欧洲近一百年来人们所知道的关于中国动植物的唯一资料。”“卜弥格无疑是欧洲第一位了解中医的秘密,掌握了有关中国药用植物知识的学者。”“当航海民族葡萄牙、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只是部分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时候,17世纪的欧洲人从卜弥格那里,对中国的医学、中国动植物和矿物,实际上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卜弥格乃是向我们提供这种了解的第一个欧洲人。”“在欧洲,不论17世纪还是18世纪,都没有一个植物学家能够像卜弥格那样,根据自己在中国的实地考察和经验,撰写和发表过什么东西。”“西方的传教士都是出色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可是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大自然,除了卜弥格外,谁都说不出什么。”

■卜弥格所绘松鼠和绿毛龟。

卜弥格的《中国植物志》出版于年,是他在世时唯一得到出版的一部著作,其中除对29种他所了解的主要生长在中国和南亚的动植物的特性和产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外,他还将它们绘制成27幅彩色图像,这是西方研究中国动植物的第一部科学著作。这里可以书中所说的杧果为例,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卜弥格作了很正确的介绍,他说:“在中国还生长着一种杧果,它在印度叫manga,生长在中国南方最重要和最肥沃的地区。在印度,这种水果的种类很多,最大的重两磅甚至三磅……成熟后呈绿色或黄色,有的也呈红色。没有成熟的果实可以做罐头,给它加点盐也可以吃,有辣味。成熟后的果实有甜味,它的瓤呈黄色或红色,味道比别的水果都好吃。这种水果有核,它很苦,像苦艾一样,吃了下去能杀灭肠道里的蛔虫,此外它还是一种止腹泻的良药。人们认为,就味道来说,没有一种水果比它更好。”像这样的例子在他的《中国植物志》中还可列举很多,特别是他所绘的27七幅动植物图像不仅正确无误,而且画得非常漂亮,可以说,卜弥格既是一位有成就的植物家,也是一位天才的画家。他的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他对科学研究极为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智慧和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出自于他对中国的爱,如他在对中国的宝物作了详细介绍后,意犹未尽地说:“中国还有很多值得赞美的东西,只是要有时间去发现它。在这样一个辽阔的帝国,不仅有那么多值得赞美的资源,而且事实上,它也有很多人口。”他在《中国植物志》的开头就说:“这整个中国的土地是多么美好,那里的大自然比任何地方都要慷慨和大方。”

■芒果。卜弥格记载:它在印度叫manga,生长在中国南方最重要和最肥沃的地区。……这种水果里有核,它很苦,像苦艾一样,吃下去能杀灭肠道里的蛔虫,此外它还是一种止肠泻的良药

总之,他在中国,不论见到、遇到或听到什么,都感到无比激动,这种心情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是溢于言表的:“在这里,我要谈谈这个帝国那多得数不清的船舰和伟大的航运事业,这是因为大自然给了他们那么多的河流,还不算人工开凿的运河。人都说,在中国的大陆上,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活动。人们最常见的是航运和许许多多的船只,在中华帝国,也有许多马和牛(水牛)。就像人们所见到的那样,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内河航运的地方是很少的。金尼阁神父有一个完全可信的说法:在那广阔的水道交通线上,可以看到中国船上有许多人在那里干活。……在广州城,有两万户居民住在船上。尊敬的利玛窦神父曾于年在中国的大江上走过,他写道: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所有的江河上,都有很多很多的船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难以相信的。”看到这些,我们可以想象,卜弥格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他对他在中国见到的一切,无不由衷地赞美。

■桃仁。卜弥格记载:这是桃的核,味苦中带甜,性平和,入肝、大肠,舒缓大肠的蠕动,治热病,去坏血。要把它的皮和其中含油的部分去掉,然后再把它烤熟。

上面提到,卜弥格在中国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医。受到作为一个有过很高的社会地位的医生的父亲的影响,年轻时就热爱医学,认真阅读过西方许多医学大师的经典名著,来到中国后,他对当时西方陌生的中医,很自然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卜弥格来中国首先接触的是《黄帝内经》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他对这两部著作评价很高,认为它们对古代医学有些方面特别是对脉诊的认识不仅早于西方古医学家,而且更加深刻。特别是《黄帝内经》,卜弥格认为它“在中国制定了中医技艺的第一个原则”,其中涉及许多解剖学和脉诊的知识,还描绘了解剖学的图像,列举了许多在欧洲不为人知的新药。它所介绍的治病的方法和欧洲的医术也是完全不同的。

■白芍。卜弥格记载:这是一种白色的树根,味道又酸又苦,性微寒,稍毒,入肺,养血。

通过对《黄帝内经》和其他一些中国古代医典的研究,卜弥格首先了解到了中医关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他在《医学的钥匙》中认定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人体内的每个器官都具有阴阳的自然属性。它们影响到人的整个肌体状况的好坏,阴或阳如果有了亏损或者太过,得马上加以限制,或者重建,使两者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此外一年四季对阴阳的变化也有影响,在人体内,只有维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失去了这种平衡。人的体内有12根经,人的气和血通过这12根经24小时不断地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气是阳的载体,血是阴的载体。有了气血循环才有生命,因此气血循环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循环。

人体的各个器官除了阳和阴,还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自然属性,五行也和它们所遇到的季节及所在的地区有关。卜弥格说:“人体最宝贵的器官是心,它在人体左边那一部分,它的颜色是红的,也就是火的颜色。火在称之为立夏的南方的地区,那里最热。肝称之为木,肾和尿道属于水,肺的颜色是白的,它和大肠一样,都属金,脾有温暖的属性,属土。”类似这样的论述我们在《黄帝内经》中都可以找到。

■卜弥格所绘人体六位图之一。

卜弥格认为,阴和阳是否保持了平衡的状态都反映在一个人的脉搏中,他在《医学的钥匙》中列举了人体的许多脉象,说明了它们的性质、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所反映出的人体健康的状况,还有诊脉的方法。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古代中医的典籍为依据的。例如他以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元朝滑寿的《难经本义》(一说《难经》为秦越人扁鹊所著)中论述为依据,说明了医生在人的左手和右手的关、尺、寸这三个位置上都可以诊脉,他还提到一种中医所谓的“脉七飘”,包括浮脉、芤脉、涩脉、实脉、弦脉、紧脉和洪脉,以及他对它们的论述,来自于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例如芤脉,卜弥格说它“属于阳。通过手指的诊断,发现它的搏动很飘浮,在两边,中间歇止了……是空的,没有力量,但两边的脉搏很实。”此即《濒湖脉学》所说“芤(阴中阴)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卜弥格所绘人体经脉图之一。

卜弥格在他关于中医的著作中,根据我国古代的医典,不仅介绍了中医的理论和关于脉诊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很具体地列举了数百种中药的名称,其中包括一些中药的处方或单味药,并说明了它们的药性和用法,这些也是他从中国的医书中得来的,或者是他在永历的朝廷里由那些皇帝的御医传授给他的,其中许多现在看来,也是正确无误的。

■枇杷。卜弥格记载:枇杷果呈绿色,成熟后会变成黄色。味道和我们的李子一样。枇杷树的叶子很漂亮,它那美丽的花朵也很赏心悦目。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年09期爱尔兰:历史的回声世界上大多数岛屿都属于一个国家,也有一些岛屿被两个或多个国家划分。而有“绿宝石岛”美誉的爱尔兰岛也是其中之一。爱尔兰岛北部属于英国,南部属于爱尔兰共和国。在原始部落消失之前英国摄影师吉米·纳尔逊历时10年,环游全球3年,用4×5大画幅照相机将全球31个原始部落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集中定格下来。这些影像不仅是一帧帧视觉奇观,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记忆。版权声明《文明》杂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net/fbqk/11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