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憨山,双峰人的骄傲年央视播出

 

王憨山(—),原名嘘云,自号“田园宰相”,湖南省双峰县走马街镇人,生前为双峰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

《花鸟画家王憨山》(年)

《花鸟画家王憨山》由湖南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于年联合摄制,同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巨大反响,双峰花鸟画家王憨山开始为全国人民熟知。该片同时获得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优秀电视专题节目专题类三等奖。

在谈到中国文人画的危机时,王憨山说:如今中国还有什么?中国人还有什么?穿西装,打领带,喝xo,唱卡拉ok.我还在这里苦苦地涂这些墨坨坨。有人说中国文人画已走向穷途末路,我实在心有不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唐代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盛极一时;就是在元代、清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还是化入中华文化主流。难道到我们这一代就这么没出息,只等着别人来化我们?别人好的,我们要学,但要实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吃别人的东西,长自己的肉。不能把自己变成黄头发、绿眼珠。有的人变不来,就把头发染黄(笑)。你还是中国人,变不了的。所以,我还是坚持涂我的墨坨坨。(朱剑宇《王憨山其人其画》)

(本文视频、图片由王憨山次子王雪松提供)

湘潭电视台年《艺术锋》

大师风范--王憨山

《只留清气满乾坤》

年王憨山京浙艺术展活动纪实

人生事业休相迫一局棋中造化深

名家评王憨山

你们湖南出画家,不能说你比齐白石高,也不必说齐白石比你高。每人有每人的长处。各人发挥各人的长处。

——王朝闻

王老的画有一种力量,非常有力,不像现在我们常看见的比较柔弱的、比较媚俗的作品。相对于这种世风,王老的力量感,粗犷的力度,使我们感动,也使我们喜欢。

——郎绍君

憨山先生的绘画,的确主要吸收了齐白石的优良传统,当然还兼及其他名家,例如潘天寿和扬州八怪的另一画家金农。但是他又不是齐白石、潘天寿和金农,而是他自己王憨山。

——杨新

对比之下,我们现在很多画家就比不过王憨山:有几个科班出身的画家能够做到像王憨山那样,以“田园宰相”、“山村野夫”终其一生?

——刘勃舒

恨不能起憨山于地下,执手相叙,以慰我怀。

——张仃

笔墨淳厚,感情真挚。

——刘大为

他的画品人品高峰绝壁,皆为后世之楷模,当之无愧。

——杨力舟

王憨山艺术简历

王憨山(—),原名嘘云,自号“田园宰相”,湖南省双峰县走马街镇人,生前为双峰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

年王憨山在走马街老家作画

王憨山早年就读于华中高艺、南京美专,师从高希舜、潘天寿等国画大师,主攻大写意花鸟画。强调“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的艺术主张,提倡作画“墨要给足,色要给足,给足才有份量。”诗如白石,字似金农,画则崇况周颐论词的“重、拙、大”之审美法度,磅礴大气,不阿流俗,独辟蹊径。

年王憨山在广州美术学院现场教学

其深厚的学养还表现在画作题识上,寥寥数语即融入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受,意蕴深远。乡野习见的花鸟虫鱼,在文质相兼的笔下,都被点化为极富意蕴的雅构。他吸取传统,溯源生活,敢于推陈出新,大胆创造,形成了刚健清新,浓重拙朴,情趣自然,蔚然大气的花鸟画新风格,被视为湖湘文化在美术界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花鸟画在新时期具有创造性突破的大师之一,如一座大山巍然屹立。

年王憨山在双峰家中

自上世纪80年代走出乡野,先后在长沙、北京、广州、深圳、台湾、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反响,刮起一阵“王憨山旋风”,为众多美术家、评论家、收藏家推崇,被多家中央及许多地方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在其晚年及逝世后得到有识之士的极力推荐,造就了影响波及海内外的“王憨山现象”。

春光万里

且待春雷杂雨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

赏心谁看雨余山

便觉春光四面来

春满潇湘

喜看稚子竞攀高

主要著作有《王憨山画集》、《论王憨山写意花鸟》、大型画册《王憨山》、《憨山世界》、《憨山不死》、《王憨山画传》、《王憨山艺术研究》(图录卷、论文卷)、《王憨山作品集》、《王憨山写意花鸟作品精选》、《王憨山花鸟画作品集》、《王憨山·田园宰相》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憨山》、《鱼为奔波始化龙——王憨山艺术展集锦》。

作品曾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和中学美术教材。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深圳美术馆等国内外众多文博机构及收藏家均收藏其作品。

论画家王憨山:只留清气满乾坤

文/王鲁湘

  (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憨山艺术展,作者将此文交付时感慨地说:“本人为画家撰写评论文章达到三次的,中国仅有三个人,李可染、张仃、王憨山。”)

  王憨山的亲人决定遵照其遗愿,将其重要作品捐献给国家。这次中国美术馆的王憨山作品展,其中40多幅作品将由中国美术馆代表国家永久收藏,这是王憨山之幸,当然也是中国美术馆之幸,国家之幸。

  王憨山的作品典藏于国家艺术殿堂,在今天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刻,尤其具有象征意义。

  首先,中国儒家认为一个时代是否大治的标准之一,是“野无遗贤”。天下英雄尽入帝王毂中,人尽其才,当然天下大治。王憨山是长期在野的遗贤,他处世和出世,成为时代大变化的标志。所幸的是,在他正当盛年的时候,时代丕变,激励王憨山出世。他有一幅虎图,上题诗曰:“长年隐伏在蓬蒿,懒把兵符演六韬。不是狂飙起长啸,谁知草泽有英豪。”诗虽写得狂了点,但却是事实。这只长年隐伏在蓬蒿的草泽猛虎,一旦出山,给中国美术界带来的是“一股大风,一股很大很大的风!”当年广州美院、中央美院的资深教授看过王憨山的画展后,竟都发出了同样的惊呼,可见王憨山的出山,确实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值得额手称庆的是,这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美术界,真诚地接纳了他,让这只“草泽英豪”放肆长啸,不是长啸于蓬蒿,而是长啸于城市,长啸于学府,长啸于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国家艺术殿堂。而且,故宫(微博)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都先后收藏了他的精品代表作,他的艺术已经融入民族宝藏而永传于世,成为了中国艺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这个意义上,王憨山是幸运的。

  再者,王憨山之能够出山并得到美术界的欢呼,说明世道真的变了,变得宽容,开放,多元了。由于个人身世的原因,王憨山的绘画中鼓荡着一股不平之气,一股怀才不遇之怨气,一股不阿权贵之傲气,一股舍我其谁之霸气。这在过去都是招祸之因,但现在的世道不仅不觉其怪其戾,反觉其真其率,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给予了肯定。他为了艺术个性更张扬,艺术面目更清晰,艺术风格更突出,在笔墨语言上走重、拙、大、硬、直、简的险径,尽管有人觉得“伤韵”,“失醇”,但总体上还是认为他的画大器,与其感情的浓烈表里如一,并认为这样的个性在今天的社会十分可贵。美术界不仅对王憨山的绘画风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对王憨山绘画语言的现代性给予了积极的发掘和肯定。对于他在造型上的夸张抽象,构图上的险僻孤峭,笔墨上的凌厉简直,色彩上的单纯浓烈,书法上的稚拙方正,意境上的兴观群怨,无不认真予以探讨,很多画家和评论家,都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文章,哪怕是一点心得,也拿来与人分享,这使得王憨山研究在二十世纪的画家研究中,作为个案,是相对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作为一个主流美术圈子之外的乡野画家,得到这样的学术待遇,不能不说是一个画学奇观。如果不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多元的社会,王憨山首先挤不进圈子,更不必说得到圈子的接纳与高度评价。社会确实进步了。

  王憨山过早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记得年前与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到湖南画院,几位湖南画家都说,如果王憨山在世,湖南美术就有一面旗帜,就有一个有着浓郁湖湘文化精神面貌的大师在全国产生影响。

  确实,王憨山的出世要有条件,王憨山的出现也要有很多条件,因为在中国目前的历史文化环境里,要产生一个具有王憨山这样综合素质和条件的艺术家,或者说这些综合素质和条件集中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实在是太困难了。

  他是典型的南人北相,生活在南方却是完全的北方人的体魄、气质和性格,以南人的敏感聪秀,运之以北人的慷慨豪壮,于是我们可以在他的画里边既读到那些精细入微体贴入骨的情感内容,又同时看到它们无不出之以壮美豪放的表现形式;看到大刀阔斧痛快爽利的笔墨的同时,又在结构和布局中看到“增之一分则多,去之一分则少”的微妙平衡。大处豪放,细处精微;宏观有势,微观有趣;笔墨痛快,构图机警;结构简易,意趣繁密;画面浅白,文心曲折。种种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组合,无不基于王憨山南人北相的基本人格。他生长在涟水岸边。作为湘江支流的涟水河两岸,是湘中一个很独特的地域,是湘军的摇篮和腹地。中国近代史上的湘籍伟人,多半生长在这个地域。这里出产中国最优秀的军人、政治家,也出产中国最优秀的文人、艺术家。曾国藩、王闿运、八指头陀、毛泽东、蔡和森、彭德怀、齐白石、王憨山,都生长于这个地域。这些人作为文人和艺术家,他们身上有龙虎豪气;作为军人和政治家,他们身上有书生意气。这种才气组合不知是否得山川之助?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条件,王憨山这种南人北相的人物又恰好生长于涟水之滨这个特殊的地理人文区域,造就了他成长的性格基础和人文环境。

  第二个条件,既是名师门下的美术科班,又是农民的家庭环境。很多人一直把王憨山看作一个农民画家,或者一个来自农村的文人画家,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的美术科班出身,以及他长年在基层文教单位从事美术工作这一事实。王憨山是潘天寿门下的学生,而且投入潘门是他经过比较后自我选择的。他先是学高希舜、张书旂较为秀美写实的花鸟画,但发现气质不合,经傅抱石介绍转入潘天寿门下,两人在花鸟画意境的精神取向上,笔墨的强壮霸悍上,布局的造险求衡上,无不心意相通,气味相投。从徐渭、金农、朱耷到潘天寿一路的文人花鸟画在精神层面上的磊落、慷慨、使气、沉郁、顿挫,深刻影响着王憨山,也同他的坎坷身世形成精神情感上的呼应。但他确实也算半个农民,他的家在农村,妻儿子女都是农村人口,在那个城乡二元体制的年代,王憨山本人虽在县城,但却要背负着一个农村的家,这决定了他大部分时间要生活在农村,要象一个真正的农民家庭的家长那样   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的笔墨精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遭遇西方现代绘画造型意识的强烈冲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文人写意花鸟的现代性其实是相当强烈的,只是我们许多画家和史论家没有   王憨山离开我们十二年了。十二年前,我参与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王憨山遗作展的策展和研讨会。当年中国美术馆即收藏了《稻熟江村忆鱼肥》等十幅杰作。值此王憨山作品再度陈展于中国美术馆,并将有40幅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之际,我应憨山先生亲人之嘱,写下此文,愿憨山精神不死,憨山艺术之光永照人间。

  (王鲁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著名文化学者、凤凰卫视(微博)高级策划、主持人)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net/fbqk/12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